深耕文博资源 涵养文明之花——莆田市博物馆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典型案例
2023-10-07 15:49:45 来源:莆田市博物馆 责任编辑:原芷晴
一、单位基本介绍
莆田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,202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,是收藏、展示、研究、传播莆田历史、文化、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。
2017年9月,莆田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。新馆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绶溪公园东侧,由A、B馆和中央廊桥相连而成的博物馆外观,犹如妈祖手中的一柄如意。占地面积23.3亩,建筑面积2.88万平方米,展厅面积1.3万平方米,设有《莆田历史文化陈列》《莆田民俗文化陈列》《莆田历代书画艺术陈列》《莆田木雕艺术陈列》《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展》《馆藏文物精品展》6个专题陈列,5个临时展厅不定期引进各类专题展览。
莆田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3566件/套,涵盖陶瓷、青铜、玉器、竹木雕件、石器、书画等多种门类,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72件/套。其中,以明代天文图、清代菓馔为代表的200多件妈祖文物,是我市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宝贵资料;馆藏上世纪三十年代名家字画2629件,其中有何香凝、徐悲鸿、黄宾虹、潘天寿、张善孖、王个簃和冯超然和杨杏佛、章太炎、柳亚子、沈尹默、马公愚、黄葆钺和唐驼等名家书画;还有国民党元老张人杰、北洋军阀总统徐世昌和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等的墨迹。这些未经发表过的书画作品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。
2017年9月新馆开馆以来,莆田市博物馆坚持把文化传承、旅游休闲、互动体验和宣传教育等功能有机相结合,运用动漫、3D、VR等技术,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,让文物“活起来”。近年来,莆田市博物馆在深化内部管理上激发创新活力,通过营造浓厚莆仙文化氛围,多举措、创造性开展文化志愿服务,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,满足不同观众需求,助推文化自信自强,取得优异的社会效益。
二、主要做法
近年来,我馆根据中央文明办、国家、省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关于创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工作部署,围绕“亲近文物 亲近文明”主题,深入挖掘阐释多元文博资源,依托文物、展陈、场地等独特优势,加强文明旅游宣传,提升旅游服务质量,为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、涵养文明之花贡献文博力量。
(一)提升温度,让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浓起来
为营造浓厚氛围,让文明观念深入人心,我馆将户外景观式造型、宣传栏、广告标语等相融合,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让游客及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,成为传播正能量、营造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。
1.突出主题主线。2021年初,结合党史学习教育,在市博物馆入口台阶中央设置“永远跟党走”火炬大型主题造型雕塑,搭配100周年主题LOGO,党旗红的主色、主题鲜明的标志,尤其引人注目,成为观众竞相驻足、不停拍照的网红“打卡”点。
2.突出活化赋能。2022年春节期间,活化利用馆藏国家一级文物《明代设色星图》,独具匠心打造创意“盛世华年 星汉灿烂”星球,营造出焰火璀璨、金虎送瑞的浓厚喜庆氛围,又有“2022虎年福见”和“2022福星高照 福佑中华”打卡墙加持,融合了虎文化、福文化、天文文化和博物馆文化,是观众庆祝新春、欢度佳节和参观游览的绝佳打卡拍照场地。
3.突出宣传引导。通过LED、海报、展架、公益广告牌等宣传载体,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布设创建文明城市主题公益宣传海报等,提升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满意度,通过网站、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送有文明旅游相关信息、文明创建工作动态等,充分展现单位文明创建成果,积极营造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的浓厚氛围。
(二)选好角度,让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强起来
在博物馆日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、端午节、暑假、七夕、国庆节、冬至等重要节庆假日期间,举办了25场内容丰富、形式新颖的社教活动,仅2020年累计策划原创活动43场。“我们的节日——传统节俗体验活动”已成为备受公众喜爱的文化品牌,与我馆共建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学校达18家。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,举办“‘童’心协力 ‘手’护绿色”主题宣传活动,通过“小小棉艺家”等创意手工坊趣味形式,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、绿色理念,号召大家“童”心协力,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。
(三)拓展广度,让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优起来
1.擦亮“文博+图书”品牌,拓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新途径
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建设能力,莆田市博物馆创造性提出整合系统内文化资源,创新“文博+图书”服务模式的理论,充分利用博物馆四楼连廊1100平米的空间,把市图书馆“搬到”市博物馆,打造莆田市图书馆的博物馆分馆,设置图书借阅区、文创产品展示区、休闲餐吧、儿童阅读空间、自习室等等。公众在展厅获得知识脉络,来到图书馆,或者借阅图书,或者查询资料,或者共度亲子阅读时光,或者来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自习。每个群体的文化需求都会在此空间得到满足,助力文旅融合、阅读推广,推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。
2.叫响“文博+学校”品牌,打造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新平台
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和功能。馆校共建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,创新思政教育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有效举措,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、深入实践的有用载体。为进一步深化馆校共建,让博物馆成为学校的第二大课堂。莆田市博物馆与城厢太平小学合作,创新馆校共建服务模式,利用博物馆展厅布局,推出情景吟诵讲解模式,深度讲解阐释历史事件、名人事迹、地域文化,同时拓展讲解空间,从博物馆到文保单位、古村落、古街区、旅游景点、红色遗址等等。莆田市博物馆“小小文化志愿者服务队”情景吟诵服务模式取得优异的社会效益,辐射带动不同学校参与其中。该项目先后入选2019年“春雨工程”——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行动计划项目和“2020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”,进一步拓展馆校共建的广度和深度,探索特色共建项目,将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素质教育,在传播文化、发挥教育功能上贡献着博物馆力量。
三、取得成效
近年来,莆田市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,锚定创建国家一级馆目标,聚焦内部运行和外部融合双轮驱动,在文物保护、开放服务、陈列展览、教育传播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,屡创佳绩,《莆田民俗文化陈列》入选福建省十大精品展,先后被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和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学习体验点、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、“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(文博艺术空间)”,入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,成为城市核心文化地标和人们共有共享的文化家园。
四、经验体会
(一)聚焦“文博+”,念好“活”字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只有这样才能让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成为有源之水,让文明旅游理念入脑入心。
(二)聚焦“场馆+”,念好“融”字。博物馆不但要实现“自转”,做好举办陈列展览、提供社会教育等活动,而且要实现博物馆与学校之间、与其他场馆间的“公转”和融合,进而拓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广度,促进文化遗产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联动。
(三)聚焦“体验+”,念好“新”字。博物馆进入注重高质量发展的阶段,要有新的理念、新的方法、新的路径。要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莆仙特色文化,守好主阵地,不断创新方式,丰富内容,扎实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,力促市博物馆“亮”起来,打造全市文化地标,让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强起来。